全站内容
您所在的位置首页> 特色医疗 > 孕产保健部 > 早产儿诊疗 >
早产儿诊疗
早产儿诊疗

母乳性黄疸

发布日期:2023-09-28 17:48:39 浏览次数:
       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,宝妈常常会问“医生,我家宝宝是母乳性黄疸嘛?”    
       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?它是如何产生?该如何治疗?今天和大家共同分享关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相关知识。
       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,在生后4~7天出现黄疸,2~4周达到高峰,4~12周消退,宝宝一般情况良好,需要排除有无感染、肝胆疾病等情况,暂停母乳2-3天后,黄疸可下降20%-50%,再次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可有轻度反复。
       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,有研究提示母乳性黄疸可能与部分母亲母乳中β-葡萄糖醛酸肝酶水平较高有关,这种酶可以增加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,引起肠道重吸收胆红素含量增加,导致黄疸的增加。
        母乳性黄疸需与母乳喂养不足的黄疸相区别,后者多发生在宝宝出生的2-5天,由于母乳摄入量不足,胎便排出延迟,肠肝循环增加,引起黄疸。常伴有体重下降>10%。
         明确诊断母乳性黄疸的宝宝,如果宝宝一般情况好,体重增长满意,大小便颜色和量均正常,胆红素未达到光疗界限,则不需要治疗,继续母乳喂养,定期监测黄疸数值。如果黄疸达到光疗界限,宝妈担心宝宝黄疸情况,可以停止母乳喂养3~5天,待黄疸有所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。当黄疸明显增高,血清总胆红素>342umol/L(20mg/dl)时,需予光疗。
 




 
 
撰稿人:张鑫
审核人:张君
签发人:宿静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3年9月28日